农村请客传统规矩: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,是何意?

华宇娱乐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华宇娱乐 > 关于华宇娱乐 > 农村请客传统规矩: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,是何意?
农村请客传统规矩: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,是何意?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7:11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这句话,是过去农村请客的传统规矩,也是一种传统礼仪。意思是主人请客时,要把握好时间的度,否则就会被人认为对人不尊重,不符合礼仪,有怠慢之意。

过去我国广大农村,是典型的乡土社会。乡土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“人情”,因此,乡土社会又被称为人情社会。

在农村,村民之间和亲戚朋友之间的红白喜事来往,被称为“人情来往”,应邀去参加别人的喜宴,主动去参加别人的丧宴,被称为“做人情”。因此,乡土社会中的亲戚之间、家族之间、村邻之间的亲密关系,往往通过“做人情”来维系。

农村有俗话说:“人情是把锯,你来我去”,意思是说,亲友之间的“人情来往”,就像是两人在拉大锯一样,你拉过来,我拉过来,或者你回过来,我回过去,有来有往。亲友之间闹别扭,相互之间不相来往,叫“断人情”。

图片

1、农村“人情来往”之中哪些喜事需要下帖邀请?

农村传统的人情之间的往来,通常分为三种情形:一是通过下帖邀请亲友来参加,最典型的就是结婚酒宴;二是不用下帖邀请亲友来参加,而是要亲友主动上门参加,比如丧宴;三是通过“报口信”的方式邀请亲友来参加,比如,嫁女宴、生日宴、寿宴、三朝酒、满月酒、入住新居等。

事实上,“报口信”也是一种邀请的形式,其性质与下帖邀请是一回事,效果也是一样的,只是下帖邀请这一环节,但其中的礼仪不可少。

比如,邀请亲友来参加嫁女宴,很多地方传统习惯,嫁女的人家不可下贴给亲友,否则就会被人笑话。不过地方不同,风俗有别,也有一些地方嫁女也会下帖邀请亲友。特别是现在一些地方,原先没有这种做法的,现在已经改变了,尤其是城镇更是如此。

农村嫁女不用下帖邀请的习俗,一般是在男方“请期”阶段,也就是农村俗称的“提日子”、“送日子”、“送日头”等的时候,男方提前把到女方“请期”的时间告诉女方,女方派人给亲友家“报信”,请亲友到家里来吃“请期”饭。

吃这种饭一般不用带任何礼物,也就是让亲友知道女儿出嫁的日子,亲友之间商量要送的礼物(嫁妆的一部分,主家缺哪些物件,亲友就送什么物件,免得送重复),回去做准备,女儿出嫁的日子,嫁女的人家就不用另行邀请,亲友如约而至。

农村有一句俗语说:“红事不请不到,白事不请自来”。通常来说,红喜事要下帖邀请或者“报口信”,亲友才上门来,但白事是不用下帖邀请,但是,必要的“报口信”还是要的。比如,亲友离自己家比较远,他们难以得到消息,就要主动派人告诉他们。现在通信方便,随时可联系上,但从性质上来说,还是一种“报口信”的方式。

2、农村喜事下帖邀请讲究: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的意思

在农村,家有喜事,不管是下帖邀请,还是“报口信”,按照农村(城镇也一样)的传统习惯,通常要遵循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的时间规矩。下面就来逐句解释一下这句话。

三天为请

这里的“三天”,指的是要在三天以前下请帖邀请,也就是不少于三天的意思。按照这样的时间去下请帖邀请亲友,是诚心诚意,不是敷衍了事,是对亲友应有的尊重。

过去农村,特别是旧时代的农村,结婚下帖邀请,要看是何种亲戚,一些重要亲戚,尤其是娘舅,就要提前下请帖。有的要提前二十多天到半个月下帖邀请,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提前做好赴宴的准备。

旧时,外甥结婚,娘舅为大。通常来说,娘舅要送匾额和对联。外甥家及所在的村庄,把舅舅送的匾额和对联,看得比其他所送的任何礼物都要珍贵。那时,农村人特别讲究这种场面,并以此为荣。通常那个年代,赠送的匾额和对联皆用木材雕刻而成。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,可以到我国一些传统古村落中的古民居内,还能见到这种传统的木制匾额和对联。

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,农村结婚、建房、考学等喜事,依然流行匾额和对联,只是材料发生变化,与时俱进了,更换成玻璃镜框制作的匾额和对联。如今的农村,时代不同了,人们的观念也不同了,在喜事中,亲友送匾额和对联的习俗,虽然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,但是这种民间文化现象不是很多了。

图片

旧时代的这种匾额和对联上面的字,先请在地方上书法好的人写在纸上,再由手艺人雕刻上去。匾额和对联雕刻的字,一般有阴雕和阳雕两种,技术要求比较高,要慢工出细活。雕刻好后,还要打磨上色,最后再上几道土漆。如果,一块精美的匾额和一副精美的对联就完成了。

因此,制作匾额和对联需要的时间比较长,即使让专门的作坊去做,也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如果下帖时间太仓促,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匾额和对联的制作。

其他一些亲戚,也要提前五六天去下请帖邀请,但是最迟也不能少于三天时间。这样做,在过去的农村有一定的合理性。如果给亲友下贴的时间过长,亲友容易忘记,时间太短,会让亲友措手不及。

过去,农村民众生活水平不高,手头普遍没有多少余钱。再说,农村每家都有几门穷亲戚,不可能因为亲戚家穷,就不给他们下请帖,起码的尊重还是要讲的。提前五六天,亲友就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。农村事多,提前三天以上给亲友下贴,有利于他们合理安排家里的农活。就是到了今天的农村,这种提前三天下帖的做法,也同样具有合理性。

图片

两天为叫

“两天”,也就是提前两天给亲友下请帖。

“请”字,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,是一种客气的说法,也是一种很有礼貌的言辞。而“叫”,则是一种不客气的言辞,也是不礼貌的行为,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命令的口吻,只有长辈对晚辈才能这样。而过去农村下请帖的传统礼仪规矩,长辈不能给晚辈下帖,而是直接“叫”他们来,也就是前面所说的“报口信”。喜事下请帖,只对长辈和同辈的亲友而言的。

如果只提前两天才为亲友下请帖,就会被亲友认为是叫他们前去参加喜宴,即像长辈让晚辈来参加喜宴一样,是一种命令的口吻,而不是“恭请”,是对亲友的使唤。

过去农村,还有一种情况,那时交通不便,都是靠两条腿走路,因此,对于一些重要喜酒,一般要提前一天到办喜事的人家。而农村办喜事,通常在正日子的前一天就已经安排活动了。比如,农村结婚,要提前一天安排人去女方家接亲,男方家里在正日子的前一天晚上,要请一些比较亲的长辈和客人吃饭,有的地方还要给新郎上思想教育课,俗称为“训新郎”。

在下帖邀请亲友参加喜事之中,这个“叫”字,就是对亲友有怠慢之意,按照农村的说法,是不懂礼数,不符合礼仪。即使亲友放不下亲情或感情,前来参加喜宴,心里也会感到不舒服。

图片

一天为提

这句话比较难理解的是“提”字。

有的地方说,这个“提”的意思是“提溜”,这是方言,意思是说“垂手拿着”,也就是把亲戚“提着”过来的,而不是“请”上门的。这就不是怠慢亲友那么简单了,怠慢的性质严重,是一种不讲礼数的野蛮行为了。

这个“提”字,是农村普遍的说法,“提”是一种比喻。也就是说,提前一天下帖邀请亲友参加喜宴,就像是古代公差提审犯人过堂一样,进到别人家里,不管三七二十一,立马就把人押送到公堂上去,不给人留下任何准备和思考的时间。旧时代,只有官府审犯人才用“提”字,现在依然沿用这种说法。也有人说,“提”字就是“抓”的意思,事实上,与上面比喻的手法是一样的,意思也相近。

因此,“一天为提”被人们认为是请客中,极不讲礼数,也不符合礼仪的行为。

实际上,过去,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这句话,不仅仅只用在请亲友参加喜宴的请客规矩之中,也用在人际交往中的请客吃饭的请客规矩之中,而且其中的规矩还有进一步拓展。拓展涵义后的这句话也就变成这样: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(溜),吃饭当时,叫凑数”。

总而言之,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这句话,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传统礼仪,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总结,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在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,这种礼仪,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,仍然有参考价值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2024年7月10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羊价格行情
下一篇:农村俗语“名堂如播米,子孙穷到底”是什么意思?该怎么理解?

Powered by 华宇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